北宋名臣 胡舜陟(1083—1143)
字汝明,号三山老人。大观三年(1109)登进士,授将仕郎、越州山阴县薄、会稽儒学教谕;政和元年(1111)调京师,七年升通直郎、任秀州教谕;宣和元年(1119)改奉议郎,五年迁朝奉郎、任监察御使。靖康元年(1126),中外多事,建议朝廷许六察官言事,自此五日一对,极言军国利病,论请疏劾尤多,为靖康中知名言臣,升侍御史。南宋建元元年(1127)转朝请郎、秘阁修撰,知庐州,修城池备战具,增筑东西水门,组织乡民巡城,人心遂安。建炎二年(1128),兼淮西安抚使,二年升朝奉大夫、集英殿修撰,旋升朝议大夫,徽猷阁待制、淮西制置使,又改沿江都制置使,知健康府,再改两浙宣抚司参谋官、右文殿修撰。四年遣裨将败金军于太湖,转奉直大夫,知临安府,复为徽猷阁待制;绍兴二年(1132),知江州兼沿江安抚使,充京畿数路宣抚使、庐寿等州宣抚使,三年改淮西安抚使,四年知广州,五年除徽猷阁学士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,六年封绩溪开国男、进封子爵,十一年节制广东、广西、湖南三路兵马,封新安伯、加封金紫光禄大夫、明国公,上书为岳飞辩冤。1143年遭秦桧诬,下静江府狱而瘐死狱中。
胡舜陟仕宦于两宋间。靖康初,金兵南下,他力主抗战;建炎初,他出守庐州,坚持抗金,扼制了金兵南侵;绍兴间,他再度赴庐州任职,蠲免捐税,安定流民,给房贷种,整顿乡兵,重振军威,有力地捍卫了南宋朝廷的安宁。他不畏权势,疏奏秦桧十大罪状,但终因秦氏把持朝政,而遭其暗算被贬;明知秦桧加害岳飞,他不避伤及自身,仍上疏为岳飞辩诬,以至身陷牢狱,死于狱中。其凛然正气,终获昭雪,赠封少师,名垂《宋史》。
生前著有《奏议文集》《论语议》等皆佚,唯存《三山老人语录》于《苕溪渔隐丛话》之中,其他零星诗文,散见于家谱,后裔辑为《少师总集六卷》。
字汝明,号三山老人。大观三年(1109)登进士,授将仕郎、越州山阴县薄、会稽儒学教谕;政和元年(1111)调京师,七年升通直郎、任秀州教谕;宣和元年(1119)改奉议郎,五年迁朝奉郎、任监察御使。靖康元年(1126),中外多事,建议朝廷许六察官言事,自此五日一对,极言军国利病,论请疏劾尤多,为靖康中知名言臣,升侍御史。南宋建元元年(1127)转朝请郎、秘阁修撰,知庐州,修城池备战具,增筑东西水门,组织乡民巡城,人心遂安。建炎二年(1128),兼淮西安抚使,二年升朝奉大夫、集英殿修撰,旋升朝议大夫,徽猷阁待制、淮西制置使,又改沿江都制置使,知健康府,再改两浙宣抚司参谋官、右文殿修撰。四年遣裨将败金军于太湖,转奉直大夫,知临安府,复为徽猷阁待制;绍兴二年(1132),知江州兼沿江安抚使,充京畿数路宣抚使、庐寿等州宣抚使,三年改淮西安抚使,四年知广州,五年除徽猷阁学士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,六年封绩溪开国男、进封子爵,十一年节制广东、广西、湖南三路兵马,封新安伯、加封金紫光禄大夫、明国公,上书为岳飞辩冤。1143年遭秦桧诬,下静江府狱而瘐死狱中。
胡舜陟仕宦于两宋间。靖康初,金兵南下,他力主抗战;建炎初,他出守庐州,坚持抗金,扼制了金兵南侵;绍兴间,他再度赴庐州任职,蠲免捐税,安定流民,给房贷种,整顿乡兵,重振军威,有力地捍卫了南宋朝廷的安宁。他不畏权势,疏奏秦桧十大罪状,但终因秦氏把持朝政,而遭其暗算被贬;明知秦桧加害岳飞,他不避伤及自身,仍上疏为岳飞辩诬,以至身陷牢狱,死于狱中。其凛然正气,终获昭雪,赠封少师,名垂《宋史》。
生前著有《奏议文集》《论语议》等皆佚,唯存《三山老人语录》于《苕溪渔隐丛话》之中,其他零星诗文,散见于家谱,后裔辑为《少师总集六卷》。